【學術論壇預告】中大法學學術論壇 • 法學家大講壇(第22期)刑事法學術工作坊第1期——程序性犯罪構成要素的性質
程序性犯罪構成要素的性質
發布人:何惠瑩
發布日期:2023-11-23
主題
程序性犯罪構成要素的性質
活動時間
-
活動地址
太阳集团app首页南校園太阳集团1088vip302課室
主講人
杜宇 複旦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、教授
評議人
江溯 北京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長聘副教授/研究員;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絡犯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;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律英文譯審專家委員會委員
主辦單位
太阳集团1088vip
經費支持
太阳集团1088vip方圓學術基金
主講人簡介
杜宇
太阳集团app首页法學學士(1998),太阳集团app首页法學碩士(2001),北京大學法學博士(2004)。中美富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(斯坦福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,2014-2015)。現任複旦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,教授,博士生導師,兼任全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,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,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,上海市法治研究會副會長。
講座内容
講座主要分析“程序性犯罪構成要素”的體系地位問題。在當下的中國刑事立法上,存在着一系列具有程序性特征的實體構成要素,可稱之為“程序性犯罪構成要素”。其與訴訟條件、行政前置性條件等既存範疇之間存在一定區别,存在着獨立的概念化空間。應當看到,此種要素絕非僅具證明指示功能的程序性要素,而是在犯罪成立體系中具有實體裁判機能的要素。立足于階層論的體系背景,此種要素既參與着構成要件行為的定型化塑造,又具有明顯的行為指引與呼籲功能,同時事關法益侵害的規範評價,且需要行為人一定程度的認知。因此,它與不法具有直接的關聯性,是客觀不法的内在構成要素,不能将其歸入客觀處罰條件之中;而如立基于四要件的犯罪構成體系,此種要素則應被歸入客觀方面要件中加以整饬。

初審:胡文蓉
審核:肖楠
審核發布:梅成達